网站首页
两会专题
工作动态
市委领导
市委文件
党办之窗
改革动态
调查研究
理论学习
基层动态

凝聚党建引领“芯”功能 开创城市治理新格局—关于创新基层治理的调研报告

- 浏览: - 发布时间:2021-10-13

城市社区作为城市治理体系的基础单元,是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宁国市以六级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以乡镇街道机构体制改革为抓手突出加强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积极探索构建党建引领下城市管理各要素高效协同、群众广泛深度参与的城市社区治理新格局,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有关经验成功入选安徽省城市领域基层党建领航计划示范库。

一、优化顶层设计,全领域强化党的领导

一是党旗领航。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在全市构建以“市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党员楼道长—党员干部联户”为核心的六级组织治理体系,通过建立健全各级党的组织、完善工作制度,使党的组织力量延伸至每个小区、每座楼栋、每户居民。全市共成立3个街道“大工委”、14个社区“大党委”、223个小区党支部,选配4115名楼道长和125名路段长,组织4079名干部联系8.2万户居民。实现了在城市社区党的组织一贯到底,基层事务中党组织有领导地位和话语权,有效增强了城市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二是党建引领。将城市基层党建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全市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市委主要负责人定期部署调度,各级“一把手”年度述职评议。分街道交办试点城市基层党建重点课题,各街道党工委书记领衔承办探索,形成创新基层治理“头雁效应。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十条措施》《建立六级组织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实施意见(试行)》《小区党支部建设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10余个,健全完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政策体系。

三是党政共抓。将城市基层党建重点工作分解为10项措施和36项具体工作任务,根据市直单位工作职能,突出清单化推进,形成组织部门牵头,各单位齐抓共管的责任机制。深化基层机构改革,聚焦优化资源配置,实行街道大部门制通过合并同类项,统筹设置六部两中心,打破行政、事业编制使用限制,各街道平均精简二级机构15增加编制10%以上出台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明确6个方面71项社区承担的公共事务事项,从源头为社区减负。通过一系列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垂直高效,管理资源进一步向基层倾斜

二、突出问题导向,全要素破解治理难题

一是以网格化管理消除“治理盲区”。将社区网格作为城市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按照便于管理、便于组织、便于服务的原则,将全市划分为223个住宅小区网格和125个路段网格并分别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系统建立健全网格职责清单、巡查发现、力量协同、日常考核等各项工作机制,形成问题解决的闭环流程。大力推进社区工作者下沉网格,两委正职担任网格长,其他人员担任网格员。通过完善社区干部队伍激励保障制度,实现社区工作者定职数、定职责、定岗位、定目标、定考核、定待遇“六定”全链条管理优配齐183名网格员

二是以执法力量下沉破解“九龙治水”。针对城市基层治理中治理主体碎片化,责权不清晰经常缺位问题,按照1个社区安排9-12名执法人员,每名执法人员联系5-6个网格的要求,全面推进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执法力量下沉到网格,累计下沉执法力量147。细化出台执法进社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网格内执法职责和清单。赋予街道对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派驻人员考核评价、征得同意等5项权力,做到“市属街管街用”。通过执法沉到网格、责任落到网格,群众反映强烈的小区停车、飞线充电、牛皮癣等老大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2020年我市群众安全感测评居全省第一,执法机关满意度测评居全省前列。

三是以精细化服务赋能社区管理。突出对上精准衔接,对下全科服务,结合社区实际,设置党建工作岗等22个岗位,推行全岗通制度,设置全能窗口,实现一窗办结。推动各方治理资源力量融合进网、下沉到底,明确下沉网格的执法力量服从网格党支部调配指挥切实实现“六定明责、多网合一、一网通办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和参与社区治理工作机制,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在社区开展双向认领、双向服务。组建环境整治、群防群治、纠纷调解、文化宣传等660余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2020年以来累计服务辖区居民5人次。

四是以党组织引领推动群众自治。大力推行党员干部“双联系双报到”制度,组织4079名在职党员干部到联系社区和居住社区报到,带头参加基层治理。建立兼职委员、社区治理直通车、红色物业17项六级组织治理体系工作机制,动员发动群众广泛参与自治。建立小区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抽调党员干部担任无物管小区、开放式小区、党组织力量薄弱小区党建工作指导员建立小区党支部牵头,业委会、物业公司参与的三方议事协商制度,实施145”工程提升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在各级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广大居民自觉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起来,700余个困扰居民生活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16个老旧小区完成了改造工作,硬化新增机动车停车位800余个,补绿近1万平方米。

三、聚焦数字赋能,全流程打造智治动力

一是抓好“建”的工作。聚焦提升为民办事效率质量,按照横向并联、纵向串联的要求,依托手机微信程序,创新开发六级组织为民办事云上平台。目前已建立469个居(村)民群,将41858户业主家庭约12万人纳入平台管理。数字化信息手段的充分运用,全面打破物理空间、时间、部门、层级壁垒限制,上情快达、下情直达云上社区已初步形成

二是下好“用”的功夫。“一核三块五功能”为主线,以社情民意为导向,围绕实用、管用、好用、爱用原则,实行问题收集-自动交办-矛盾化解-处理反馈闭环管理,群众发现问题随时随地在微信群内上报,工作人员8小时内完成接单处理对反映集中、情况复杂、办理难度大的问题进行梳理,组建专班统筹推进。截至目前,共接到居民上报问题1912件,受理率达99.8%,办结率达99.5%

三是做足“治”的文章。依托传统+现代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创新设置居民通知功能,实现一键发送3万个家庭可同时接收有效信息,后台实时掌握居民信息查看情况,有效提升宣传工作的广度精度。平台上线运行后,第一时间发布疫苗接种、反诈宣传、气象灾害等通知100余条,有效提高了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知晓率,积极宣传引导了正面舆论,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四、几点启示

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长期重大课题。宁国市在探索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领域中破解了一些难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从具体实践看,主要有以下启示:

一是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解决困扰基层的各种问题矛盾,首先必须建强基层党的组织,强化基层党的领导,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发挥党员干部作用,做好服务群众工作。要继续坚持党建引领社会参与基层治理的路径,持续完善六级组织治理体系建设、深化作用发挥,更好地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构筑好家门口的“红色堡垒”。

二是坚定走好群众路线找准基层治理落脚点。基层的矛盾问题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必须从回应群众关切出发,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妥善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的身边事、烦心事。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广泛深入地开展基层协商,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激发群众积极参与治理,在自治共享中增加获得感。

三是紧紧围绕依法而治夯实基层治理强根基。解决基层治理的难点热点问题,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思维,保障法治化取向。要继续完善执法力量下沉机制,确保困扰基层治理的私搭乱建、乱种乱养、乱停车、噪音扰民等老大难问题依法得到妥善解决。要提升群众的法治素养,引导群众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社会事务,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四是自觉推动共建共享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通过推动重心下移、权力下放、资源下划,实现组织下沉、活动下沉、服务下沉,改变政府处理基层事务大包大揽习惯,还权赋能于基层。以强“社区”作为强基层的有力支撑,筑牢社会善治的基石。要切实为基层减负,实现基层组织角色归位,使基层组织能够集中精力聚焦主责主业,真正深入一线动员发动群众、服务凝聚群众。

五是灵活运用数字智能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共治局面是未来提升治理能力的发力点。我市六级组织为民办事云上平台在基层治理的智能化上做了有益探索。“云上平台”在实际操作应用中展现出来的覆盖面、响应速度、宣传效率和政民实时互动水平,使传统手段望尘莫及。可以预见,未来基层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将对党的群众工作方式、社区服务形式甚至政府决策机制等带来一系列变革。我们要继续深入探索运用,依托数字化,跑出基层治理“加速度”。

  

 

                           撰稿:刘  骏、杜  航

  核稿:徐  博    

<<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助力经济 社会发展关于我市突出党建引领推进乡村振兴的调查与思考 >>